國術國考概述國術 : 爲中華武術(拳腳、兵器)之統稱。國考 : 爲全國武林、門派精英之考試。(民國)
目的: 爲選撥頂尖人才充實中央國術館。
第一屆國術國考于1928年10月1日至7日在南京舉行。
由中央國術館主辦考試分三級:"縣考"、"省(市)考"和"國考"。第一屆國考內容主要是散打,以抽簽方法點名上台對打。參賽者面戴鐵絲罩,拳打腳踢,無所限制。
規定擊中對方1拳得1分,踢中1腳得2分,擊倒對方得4分,3打2勝用淘汰制方法産生最優15名,優等30名。
前3名原似授予"國士"、"俠士"和"武士"稱號,後改發一紙獎狀。這次國考基本上是一次全國的擂台式比武,由于宗派門戶之見嚴重,加上缺乏必備的規則和安全措施,不少人被 打得斷筋折骨,血流滿面 , 首屆國術國考國考分預試和正試。預試爲套路表演,依評分取得正試資格。正試的內容包括徒手對抗的“拳腳門”(散打)和“摔跤門”,持械對抗爲“刀劍門”(短兵器)和棍槍門(長兵器)。正試比賽不按體重分級,三打二勝,沒有時間限制,沒有統一的護具規定和要求,經三輪角逐,取中最優等。
首屆國術國考獲獎人員名單:
最優等15名、優等37名單、中等82名、預試99名
1928年國考的成績優秀者名單包含他們的所屬門派如下:
朱國福,(上海 形意)、王雲鵬,(河南 少林)、張長義,(上海 心意/意拳)、馬裕甫,(山東 少林 摔跤)、
張英振,(山東 查拳)、窦來庚,(山東 查拳)、楊法武,(山東 摔跤/查拳)、楊士文,(山東 迷蹤拳)、
顧汝章,(江蘇 少林)、王成章,(上海 洪拳)、朱國桢,(河北 心意/意拳)、張維通,(山西 六合拳)、
朱國祿,(河北 心 )、 馬成智,(安徽 少林)、胡炯,(湖南 少林)、
第二屆國術國考于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,中央國術館在南京公共體育場國術場舉行第二次全國國術考試。來自21個省、市的438人參加了考試。考試項目正試增加了“博擊”(拳擊)女子也參加正試,皆取甲等,以鼓勵女性習武(女子9人)。
第二屆國術國考評判員
評判委員長:何鍵、張之江
委 員:褚民誼、孫福全、張 憲、李麗久、鄭佐平、李劍秋、王成美、陳泮嶺、劉丕顯、馬 良、葉大密、窦來庚、王子平、張兆東、佟忠義、李星階、
李子揚、吳鑒泉、許禹生、吳圖南、李劍華、黃柏年、褚桂亭、于振聲、任鶴珊、張劍泉、閻乃康、王首辰、李義三、張敘忠、陳微明、唐範生、宋殿先、锺光清、陳公哲、龔潤田、李宗黃、石 傑、羅成立、張秀林、姚維藩、馬慶雲、彭 飛、金少山、吳俊山、姚馥春、程登科、宋俊傑、
馬永勝、查瑞龍、朱國福、劉崇俊、王翔齋、許蘭洲。陳子祥、劉百川、向禹九、郞晉池、陳績甫、徐致一、郝 銘、徐士金、張孝仲、石偉亭、王宇僧、陳家鼎
傳授武術
傳授 一.武術班 1.武術基本功 2.北派少林拳套路 3.傳統武術(應用與變化) 4.兵器(刀、槍、劍、棍) 5.傳統武術的實戰訓練 。 二.太極氣功養生班 1.太極拳基本功 2.太極拳套路、太極劍套路3.太極推手(應用與變化) 4.傳統太極拳的實戰訓練 5.氣功養生法(經絡.氣脈.修身) 上課時間:武術班 - 週六、週日:早上 10:00~12:00、太極拳氣功養生班- 週日早上8:00~10:00 。
- Feb 27 Mon 2012 10:28
國術國考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